1. 了解洞道式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
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4. 实验研究干燥条件对于干燥过程特性的影响。
在设计干燥器的尺寸或确定干燥器的生产能力时,被干燥物料在给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和平衡湿含量等干燥特性数据是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参数。由于实际生产中的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千变万化,因此对于大多数具体的被干燥物料而言,其干燥特性数据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按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可将干燥过程分为恒定干燥条件操作和非恒定干燥条件操作两大类。若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湿度均不变,再加上气流速度、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则称这种操作为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操作。
1. 干燥速率的定义
干燥速率的定义为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即
(8-1)
式中,
-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kg/(m2s);
-干燥表面积,m2;
-汽化的湿分量,kg;
-干燥时间,s;
-绝干物料的质量,kg;
-物料湿含量,kg湿分/kg干物料,负号表示
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2. 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
将湿物料试样置于恒定空气流中进行干燥实验,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汽化,湿物料质量减少。若记录物料不同时间下质量
,直到物料质量不变为止,也就是物料在该条件下达到干燥极限为止,此时留在物料中的水分就是平衡水分
*。再将物料烘干后称重得到绝干物料重
,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
为
(8-2)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
,然后将
对干燥时间
作图,如图10-1,即为干燥曲线。

图8-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
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
下的斜率
,再由式(8-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
,将
对
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8-2所示。

图8-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3. 干燥过程分析
预热段 见图8-1、8-2中的AB段或AB’段。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W ,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本实验中也没有预热段。
恒速干燥阶段 见图8-1、8-2中的BC段。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于是,在图8-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有恒速阶段。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 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料其余表面的平衡蒸汽压仍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传质推动力也仍为湿度差,但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因“干区”的出现而降低,此时物料中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
表示,对应图8-2中的C点,称为临界点。过C点以后,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至D点,C至D阶段称为降速第一阶段。
干燥到点D时,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必须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才能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的水分也必须通过这层干燥层才能传递到空气主流中。干燥速率因热、质传递的途径加长而下降。此外,在点D以后,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已被除尽。接下去所汽化的是各种形式的结合水,因而,平衡蒸汽压将逐渐下降,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较快降低,直至到达点E时,速率降为零。这一阶段称为降速第二阶段。
降速阶段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的结构而异,不一定都呈现前面所述的曲线CDE形状。对于某些多孔性物料,可能降速两个阶段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曲线好像只有CD段;对于某些无孔性吸水物料,汽化只在表面进行,干燥速率取决于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故降速阶段只有类似DE段的曲线。
与恒速阶段相比,降速阶段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量相对少许多,但所需的干燥时间却长得多。总之,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况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1.装置流程
本装置流程如图8-3所示。悬挂于干燥室内的料盘,其侧面及底面均外包绝热材料,防止导热影响。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电加热器,经加热的空气流入干燥室,加热干燥室料盘中的湿物料后,经排出管道通入大气中。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失去的水分量由称重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并由智能数显仪表记录下来(或通过固定间隔时间,读取该时刻的湿物料重量)。

图8-3干燥装置流程图
1-风机; 2-管道; 3-进风口; 4-加热器; 5-厢式干燥器; 6-气流均布器; 7-称重传感器; 8-湿毛毡; 9-玻璃视镜门; 10,11,12-蝶阀
2.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4.5KW;
(3)干燥室:180mm×180mm×1250mm;
(4)干燥物料:湿毛毡或湿砂;
(5)称重传感器:SH-18型,0~200g。
1.实验步骤
(1)开启风机。
(2)打开仪控柜电源开关,加热器通电加热,干燥室温度(干球温度)要求恒定在70℃。
(3)将毛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其润湿均匀,注意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4)当干燥室温度恒定在70℃时, 将湿毛毡十分小心地放置于称重传感器上。放置毛毡时应特别注意不能用力下压,因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上限仅为200克,用力过大容易损坏称重传感器。
(5)记录时间和脱水量,每分钟记录一次重量数据;每两分钟记录一次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6)待毛毡恒重时,即为实验终了时,关闭仪表电源,注意保护称重传感器,非常小心地取下毛毡。
(7)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理实验设备。
2. 注意事项
(1)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2)特别注意传感器的负荷量仅为200克,放取毛毡时必须十分小心,绝对不能下压,以免损坏称重传感器。
(3)实验过程中,不要拍打、碰扣装置面板,以免引起料盘晃动,影响结果。
1. 绘制干燥曲线(失水量~时间关系曲线);
2. 根据干燥曲线作干燥速率曲线;
3. 读取物料的临界湿含量;
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1. 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过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
2. 控制恒速干燥阶段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控制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因素又是什么?
3. 为什么要先启动风机,再启动加热器?实验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是否变化?为什么?何判断实验已经结束?
4. 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又如何变化?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