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 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1.全塔效率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即
(7-1)
式中,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
=10。
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说明了塔板结构、物性系数、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对于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
,可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以及实验中测得的塔顶、塔釜出液的组成,回流比R和热状况q等,用图解法求得。


2.单板效率

单板效率又称莫弗里板效率,如图7-1所示,是指气相


或液相经过一层实际塔板前后的组成变化值与经过一层理论塔


板前后的组成变化值之比。



图7-1 塔板气液流向示意
按气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为
(7-2)
按液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为
(7-3)
式中,
、
-离开第n、n+1块塔板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
-离开第n-1、n块塔板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与
成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数;
-与
成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3. 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
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简称M-T法,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
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7-4)
式中,
-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7-5)
式中,
-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
-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
(7-6)
其中,
(7-7)
式中,
-进料热状况参数;
-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进料液温度,℃;
-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2下的比热容,kJ/(kmol℃);
-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回流比R的确定:
(7-8)
式中,
-回流液量,kmol/s;
-馏出液量,kmol/s。
式(7-8)只适用于泡点下回流时的情况,而实际操作时为了保证上升气流能完全冷凝,冷却水量一般都比较大,回流液温度往往低于泡点温度,即冷液回流。
如图7-2所示,从全凝器出来的温度为
、流量为
的液体回流进入塔顶第一块板,由于回流温度低于第一块塔板上的液相温度,离开第一块塔板的一部分上升蒸汽将被冷凝成液体,这样,塔内的实际流量将大于塔外回流量。

图7-2塔顶回流示意图
对第一块板作物料、热量衡算:
(7-9)
(7-10)
对式(7-9)、式(7-10)整理、化简后,近似可得:
(7-11)
即实际回流比:
(7-12)
(7-13)
式中,
、
-离开第1、2块板的气相摩尔流量,kmol/s;
-塔内实际液流量,kmol/s;
、
、
、
-指对应
、
、
、
下的焓值,kJ/kmol;
-回流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回流液在
与
平均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kJ/(kmol℃)。
(1) 全回流操作
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7-3所示,根据塔顶、塔釜
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数。

图7-3 全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2) 部分回流操作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7-4,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A. 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在y-x图上作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
B. 在x轴上定出x=xD、xF、xW三点,依次通过这三点作垂线分别交对角线于点a、f、b;
C. 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 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线的斜率q/(q-1),过点f作出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
E. 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F. 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 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图7-4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筛板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进料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

筛板塔主要结构参数:塔内径D=68mm,厚度d=2mm,塔节F76´4,塔板数N=10块,板间距HT=100mm。加料位置由上向下起数第6块和第8块。降液管采用弓形,齿形堰,堰长56mm,堰高7.3mm,齿深4.6mm,齿数9个。降液管底隙4.5mm。筛孔直径d0=1.5mm,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t=5mm,开孔数为74个。塔釜为内电加热式,加热功率2.5kW,有效容积为10L。塔顶冷凝器、塔釜换热器均为盘管式。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溶液,从高位槽利用位差流入塔内,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产生蒸汽逐板上升,经与各板上的液体传质后,进入盘管式换热器管程,壳层的冷却水全部冷凝成液体,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精馏过程如图7-5所示。
本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全回流
(1) 配制浓度10%~20%(酒精的体积百分比)的料液加入釜中,至釜容积的2/3处。
(2) 检查各阀门位置,启动电加热管电源,使塔釜温度缓慢上升(因塔中部玻璃部分较为脆弱,若加热过快玻璃极易碎裂,使整个精馏塔报废,故升温过程应尽可能缓慢)。
(3) 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调节合适冷凝量,并关闭塔顶出料管路和料液进料管路,使整塔处于全回流状态。
(4) 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分别取塔顶浓度XD和塔釜浓度XW,送色谱分析仪分析。
2. 部分回流
(1)在储料罐中配制一定浓度的酒精-水溶液(约10~20%)。
(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进料阀,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
(3)控制塔顶回流和出料两转子流量计,调节回流比R(R=1~4)。
(4)当塔顶、塔内温度读数稳定后即可取样。
3.取样与分析
(1) 进料、塔顶、塔釜从各相应的取样阀放出。
(2) 塔板取样用注射器从所测定的塔板中缓缓抽出,取1ml左右注入事先洗净烘干的针剂瓶中,并给该瓶盖标号以免出错,各个样品尽可能同时取样。
(3) 将样品进行色谱分析。
4.注意事项
(1)塔顶放空阀一定要打开,否则容易因塔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
(2)料液一定要加到设定液位2/3处方可打开加热管电源,否则塔釜液位过低会使电加热丝露出干烧致坏。
1.将塔顶、塔底温度和组成,以及各流量计读数等原始数据列表。
2.按全回流和部分回流分别用图解法计算理论板数。
3.计算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4.分析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1. 测定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时各需测几个参数?取样位置在何处?
2.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如何求得xn* ,部分回流时,又如何求xn*?
3.在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能否求出第n层塔板上的以气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
4.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取何值?
5.若测得单板效率超过100%,作何解释?
6.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