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定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测定管内α与Re之间的关系。
2.考察流体流速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3.比较并流流动传热和逆流流动传热的特点。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
换,称为间壁式换热。如图(5-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
(5-1)
式中:Q - 传热量,J / s;
m1 -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cp1 - 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T1 -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T2 -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m2 -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cp2 - 冷流体的比热,J / (kg ∙℃);
t1 -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t2 -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a1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2 ∙℃);
A1 - 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2;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
a2 -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2 ∙℃);
A2 - 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2;
-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
K -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2 ∙℃);
-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5—2)计算,
(5-2)
下面通过两种方法来求对流给热系数。
1. 近似法求算对流给热系数
以管内壁面积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与对流给热系数间的关系为,
(5-3)
实验中的传热元件材料采用不锈钢,若忽略换热管壁的导热热阻
和换热管内侧的污垢热阻
,则由式(5-3)得,
(5-4)
由此可见,被忽略的传热热阻与冷流体侧对流传热热阻相比越小,此法所得的准确性就越高。
2. 传热准数式求算对流给热系数
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对流传热时,若符合如下范围内:Re=1.0×104~1.2×105,Pr=0.7~120,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60,则传热准数经验式为,
(5-5)
式中:Nu-努塞尔数,
,无因次;
Re-雷诺数,
,无因次;
Pr-普兰特数,
,无因次;
当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本实验,主要是管内的热流体被冷却,故取n为0.3。
a - 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2 ∙℃);
d - 换热管内径,m;
l - 流体的导热系数,W / (m ∙ ℃);
u -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 / s;
r - 流体的密度,kg / m3;
m - 流体的粘度,Pa ∙ s;
cp - 流体的比热,J / (kg ∙℃)。
对于水或空气在管内强制对流被冷却时,可将式(5-5)改写为,
(5-6)
令
=
,
,根据拟合直线斜率求得C1 。
当测定管内不同流量下的对流给热系数时,由式(5-9)计算所得的C1值为一常数。因此,实验时测定不同流量所对应的
,由式(5-6)求取一系列X、Y值,再在X~Y图上作图或将所得的X、Y值回归成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C1。任一热流体流量下的给热系数a2可用下式求得,
(5-7)
3. 冷流体质量流量的测定
(1)若用转子流量计测定冷空气的流量,还须用下式换算得到实际的流量,
(5-8)
式中: V ' — 实际被测流体的体积流量,m3 / s;
ρ' — 实际被测流体的密度,kg / m3;均可取
下对应水或空气的密度,见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
V — 标定用流体的体积流量,m3 / s;
ρ — 标定用流体的密度,kg / m3;对水ρ = 1000 kg / m3;对空气ρ = 1.205 kg / m3;
ρf — 转子材料密度,kg / m3。
于是
(5-9)
(2)若用孔板流量计测冷流体的流量,则,
(5-10)
式中,V 为冷流体进口处流量计读数,ρ为冷流体进口温度下对应的密度。
4. 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
在0~100℃之间,冷流体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
(1)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2)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60℃以下
=
J / (kg ∙℃),
70℃以上
=
J / (kg ∙℃)。
(3)空气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4)空气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名称 |
符号 |
单位 |
备注 |
冷流体进口温度 |
t1 |
℃ |
热流体走管内,冷流体走管间。列管规格 ,即内径21mm,共7根列管,长1m,则换热面积共0.462m2。 |
逆流出口温度 |
t2 |
℃ |
并流出口温度 |
t2’ |
℃ |
热流体进口温度 |
T1 |
℃ |
热流体出口温度 |
T2 |
℃ |
热风流量 |
V1 |
m3/h |
冷风流量 |
V2 |
m3/h |
本装置采用冷空气与热空气体系进行对流换热。热流体由风机1吸入经流量计V1计量后,进入加热管预热,温度测定后进入列管换热器管内,出口也经温度测定后直接排出。冷流体由风机2吸入经流量计V2计量后,由温度计测定其进口温度,并由闸阀选择逆流或并流传热形式。即:上图冷风左侧进口阀打开即为逆着热风的流向,相应的也应打开对角处的逆流出口阀,这就是逆流换热的流程;类似的,将冷风右侧进口阀打开即为并着热风的流向,打开对角的冷流体并流出口阀,这就是并流换热的流程。冷热流体的流量可由各自风机的旁路阀调节。
1. 打开总电源开关、仪表开关,待各仪表温度自检显示正常后进行下步操作。
2. 打开热流体风机的出口旁路,启动热流体风机,再调节旁路阀门到适合的实验流量。因本实验热流体走管内,故应测定热流体侧对流换热系数,则热流体风量是主要的实验变量。
3. 若热流体从小做到大,则相应的加热功率也应从小到大设定。例如,热流体实验范围为10~80m3/h,调节流量为10 m3/h时,调节控温旋钮至20~40V,待热风进口温度恒定后可进行下步操作。相应的,热风机流量调大后,控温旋钮的电压值也调大。
4. 将温度切换显示开关调至逆流状态,打开冷流体进出管路上对应逆流流程的阀门,开启冷流体风机,将流量调节至40~60 m3/h间,整个实验过程中冷流体流量均保持恒定。
5. 待某一流量下的热流体和逆流的冷流体换热的四个温度相对恒定后,可认为换热过程基本平衡了,抄录冷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即完成逆流换热下一组数据的测定。之后,改变一个热流体的流量和加热功率,再待换热平衡抄录又一组实验数据。
6. 同理,可进行冷热流体的并流换热实验。注意:冷流体流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好保持不变,热流体每次的进口温度可不同,但在一次换热过程中,必须待热流体进出口温度恒定后方可认为换热过程平衡。
7. 实验结束,应先关闭加热器,待各温度显示至室温左右,再关闭风机和其他电源。
1. 逆流换热流程下,固定冷流体流量,求取热流体侧的对流给热系数,并作出相关曲线。
2. 并流换热流程下,固定冷流体流量,求取热流体侧的对流给热系数,并作出相关曲线。
1. 影响传热系数K的因素有哪些?
2. 强化换热器传热的措施有哪些?
3. 哪些因素影响传热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