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型: 验证 要求:必修 学时:5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BaCl2•2H2O中Ba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晶形沉淀的制备、过滤、洗涤、灼烧及恒重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硫酸钡重量分析法是测定可溶性盐中硫含量或钡含量的经典方法。测定可溶性盐中钡含量时,首先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溶解,加稀酸酸化,加热至沸,在不断搅动下,慢慢的加入稀、热的BaCl2溶液。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晶形沉淀,沉淀经陈化、过滤、洗涤、烘干、炭化、灰化、灼烧后,以BaSO4形式称重,可求出可溶性盐中Ba2+的含量。
BaSO4溶解度很小,组成相当稳定。在过量的沉淀剂存在时,BaSO4几乎不溶解。为了防止生成BaCO3、BaHPO4沉淀及Ba(OH)2共沉淀,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沉淀。同时,适当的提高酸度,增加BaSO4在沉淀过程中溶解度,以降低其相对过饱和度,有利于获得较好的晶形沉淀。通常在0.05 mol×L-1 HCl溶液中进行沉淀。另外样品中应不含有酸不能溶解物质、易于被吸附的离子(如Fe3+,NO3-等离子)和Pb2+ 、Sr2+离子,若含有它们须要预先处理样品。沉淀经陈化、过滤、洗涤、炭化、灰化、灼烧后,以BaSO4形式称量,根据BaSO4的质量求出Ba%。本实验测定可溶性硫酸盐中的硫含量,若以SO42-的质量分数表示: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瓷坩埚(2个);坩埚钳(1把);定量滤纸;定性滤纸;干燥器(两人合用);常用玻璃仪器若干
2.试剂 :HCl (2.0mol×L-1);HNO3 (6.0 mol×L-1);BaCl2 (10%);AgNO3 (0.1mol×L-1);可溶性硫酸盐试样
四、操作步骤
1.空坩埚的恒重
将洁净的坩埚放在800~850℃马福炉中灼烧。第一次烧40分钟,取出,在干燥器中里却到室温,称量。然后再放入灼烧20分钟,取出,冷却再称量。这样重复几次,直到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超过0.3 mg,就认为坩埚已经恒重。
2.样品称量
在分析天平上用减量法准确称取0.2~0.3g(精确0.1mg)试样两份分别于400mL洁净的烧杯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加入5mL 2.0 mol×L-1HCl溶液,稀释至约200mL。加热至接近沸腾。
1. 沉淀的制备
取5~6 mL10% BaCl2溶液,加入去离子水稀释1倍,加热至近沸。然后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BaCl2热溶液于试样热溶液中,加完后,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用BaCl2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沉淀完全后,盖上表面皿(不要把玻棒拿出),放置过夜陈化。也可以将沉淀放在水浴或沙浴上,保温40分钟,陈化。
4.沉淀的过滤、洗涤和灼烧
用慢速定量滤纸倾泻法过滤。 用热的去离子水洗涤沉淀至无Cl-离子,(检查方法为:用表面皿随机接取洗液约1 mL,滴加1滴硝酸和1滴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混浊,则Cl-离子没洗完全,继续洗涤;若无白色浑浊,则表示Cl-离子洗涤完全)。用滤纸将沉淀包起来,放入恒重的坩埚中。经烘干、炭化、灰化后,在800-850℃的马福炉烧至恒重。计算样品中Ba2+的含量。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
编号 实验项目 |
|
|
倾出前(称量瓶+试样)质量 倾出后(称量瓶+试样)质量 取出试样的质量W |
|
|
(BaSO4+坩埚)质量 |
1) 2) |
1) 2) |
坩埚质量 |
1) 2) |
1) 2) |
滤纸灰份质量 |
|
|
BaSO4质量 |
|
|
w(Ba2+) |
|
|
w(Ba2+)平均值 |
|
六、注意事项
1.掌握重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2.理解晶形沉淀条件(稀、热、慢、搅、陈)在重量分析中的作用。
3.沉淀的定量和沌净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沉淀是否定量的检验及沉淀的洗涤操作最关键。
一般步骤:试料溶解→沉淀→陈化→过滤和洗涤→烘干→炭化→灰化→灼烧至恒重→计算结果。
4.此次实验需6小时,学生实验时间要进行调整,合理按排。
5.BaCl2溶液有毒,润洗液及剩余试液不可直接排放,应集中回收。
6. 沉淀应完全转移至滤纸上。
7. 不能将玻璃棒倒错。
提问
1. 沉淀BaSO4应按什么条件进行?
2. 为什么要用倾泻法过滤?
3. 为什么要用稀H2SO4洗涤沉淀?
七、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在稀热HCl溶液中且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沉淀BaSO4?HCl加入太多有何影响?
2. 为什么要在热溶液中沉淀BaSO4,但要在冷却后过滤?晶形沉淀为何要陈化?
3. 什么叫“倾泻法”过滤?洗涤沉淀时,为什么用洗涤液或水都要少量、多次?
4. 什么叫灼烧至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