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型: 验证 要求:必修 学时:4
教学重点及难点:混合金属离子溶液的连续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由调节酸度提高EDTA选择性的原理;掌握常用的标定EDTA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用EDTA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lgKBiY=27.94,lgKPbY=18.04,两者的lgK相差很大,故可以用控制pH的方法在同一份溶液中进行连续滴定。在Pb 2+、Bi 3+混合液中,先调节pH=1,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Bi 3+,然后在滴定Bi 3+后的溶液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使pH=5—6,再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Pb 2+。终点均呈亮黄色。
混合离子的滴定常用控制酸度法、掩蔽法进行,可根据有关副反应系数原理进行计算,论证对它们分别滴定的可能性。
Bi3+,Pb2+均能与EDTA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lgK分别为27.94和18.04。由于两者的lgK相差很大,故可利用酸效应,控制不同的酸度,进行分别滴定。在pH≈1时滴定Bi3+,在pH≈5~6时滴定Pb2+。
在Bi3+~Pb2+混合溶液中,首先调节溶液的pH≈1,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Bi3+与指示剂形成紫红色络合物(Pb2+在此条件下不会与二甲酚橙形成有色络合物),用EDTA标液滴定Bi3+,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滴定Bi3+的终点。

在滴定Bi3+后的溶液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调节溶液pH=5~6,此时Pb2+与二甲酚橙形成紫红色络合物,溶液再次呈现紫红色,然后用EDTA标液继续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转变为黄色时,即为滴定Pb2+的终点。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1、EDTA溶液;2、二甲酚橙2 g·L-1;3、六亚甲基四胺溶液 200 g·L-1;
4、HCl溶液(1+1);5、 Bi3+,Pb2+混合液 含Bi3+,Pb2+各约0.01 mol·L-1;6、锌片(99.99%);7、电子天平;8、移液管;9、容量瓶;10、滴定管;11、表面皿
四、实验步骤
1、以Zn2+为基准物质标定0.01 mol·L-1EDTA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锌片 0.06~0.07g左右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5mL(1:1)HCl,盖上表面皿溶解,定容于100mL容量瓶。
2. EDTA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移液管吸取锌标准溶液10mL于10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加0.5%二甲酚橙指示剂2~3滴,然后20%六亚甲基四胺至溶液呈稳定的红紫色,再多加3mL。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有红紫色刚变亮黄色,即达终点,按EDTA溶液消耗的体积,算出其浓度
.
3.Bi3+-Pb2+混合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10.00mLBi3+-Pb2+溶液3份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Bi3+的终点。根据消耗的EDTA体积,计算混合液中Bi3+的含量(以g·L-1表示)。
在滴定Bi3+后的溶液中,滴加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至呈现稳定的紫红色后,再过量加入5mL,此时溶液的pH约5-6。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终点。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混合液中Pb2+的含量(以g·L-1表示)。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号码 记录项目 |
Ⅰ |
Ⅱ |
Ⅲ |
m(Zn)/g |
|
VZn2+/mL |
|
|
|
V1EDTA/mL |
|
|
|
cEDTA(mol/L) |
|
|
|
平均值cEDTA(mol/L) |
|
V混合液/ mL |
|
|
|
V2EDTA/mL |
|
|
|
ωBi3+ (g×L-1) |
|
|
|
平均值ωBi3+ (g×L-1) |
|
V3EDTA (mL) |
|
|
|
ωPb2+ (g×L-1) |
|
|
|
平均值ωPb2+ (g×L-1) |
|
相对偏差% |
|
|
|
平均相对偏差% |
|
|
|
六、注意事项:
1. 络合反应速度较慢,滴定时滴加速度不能太快,特别是临近终点时,要边滴边摇晃。
2.每次滴定前要注满滴定管,以减少读数误差。
3. 能否以先滴定Pb 2+、而后滴定Bi 3+ ?
4.本次实验中能否用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
七、思考题:
1.描述连续滴定Bi3+,Pb2+过程中,锥形瓶中颜色变化的情形,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
2.为什么不用NaOH, NaAc或NH3·H2O,而要用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到5~6?
在选择缓冲溶液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缓冲范围或缓冲容量,还要注意可能引起的副反应。再滴定Pb2+时,若用NaAc调酸度时,Ac-能与Pb2+形成络合物,影响Pb2+的准确滴定,所以用六亚四基四胺调酸度。
六次甲基四胺与盐酸反应为:(CH2)6N4+HCl==(CH2)6N+H+·Cl-
反应中盐酸的物质的量: 
六次甲基四胺的物质的量: 
故六次甲基四胺过量。
缓冲体系中剩余六次甲基四胺的浓度为:

六次甲基四胺盐的浓度为:

根据一般缓冲溶液计算公式:
得:

(六次甲基四胺pKb=8.85)
3.本实验中,能否先在pH=5~6的溶液中,测定Bi3+和Pb2+的合量,然后再调整pH≈1时测定Bi3+含量。
不能在pH为5~6时滴定Bi3+、Pb2+总量,因为当溶液的pH为5~6时,Bi3+水解,不能准确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