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类糖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鉴别各类糖的方法
二、仪器与试剂
试剂:2%葡萄糖、2%木糖、2%麦芽糖、2%乳糖、2%蔗糖、1%淀粉、本尼地试剂、莫利施试剂、谢里万诺夫试剂、巴弗试剂、间苯三酚盐酸溶液、10%氢氧化钠、浓盐酸、浓硫酸、苯肼试剂、1%碘-碘化钾、红色石蕊试纸、1:5硫酸
仪器:常用仪器、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莫利施(Molisch)试验
取5支试管,编号后分别加入2%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和1%淀粉溶液各lmL,再滴入2滴莫利施试剂,振摇均匀后,将各试管倾斜45°,沿管壁徐徐加入lmL硫酸(勿摇动试管),静置片刻,观察上下两液层界面处的颜色变化。稍加振荡试管,观察硫酸层现象。
2. 谢里万诺夫(Se1iwanoff)试验
取4支试管,编号后各加入10滴谢里万诺夫试剂,再各取2滴2%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溶液,分别加入上述试管,摇匀后将四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并比较显色次序。
3. 间苯三酚试验
取4支试管,编号,各加入1mL间苯三酚盐酸溶液,再分别加入5滴2%葡萄糖、果糖、木糖和蔗糖溶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1-2分钟,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比较结果。
4. 本尼地(Benedict)试验
取6支试管,编号,各加入1mL本尼地试剂,再分别滴加5滴2%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麦芽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摇匀后将各试管同时置沸水浴中加热3-5分钟,观察颜色变化及沉淀的生成。
5. 巴弗(Barfoed)试验
取2%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溶液各lmL,分别加至4支预先编号的试管中,再各加入1mL巴弗试剂,将各试管同时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取出试管,观察比较现象,并做出结论。
6. 成脎反应与鉴定
取6支试管,编号后分别加入2%葡萄糖、果糖、木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溶液各20滴,再各加入10滴10%苯肼盐酸盐溶液和10滴15%醋酸钠溶液①(或20滴苯肼试剂),混合均匀,用棉花塞住管口②,再将各试管同时浸入沸水浴中加热(注意随加振荡),记录各种糖脎形成的时间,30分钟后,若结晶析出不明显,可取出试管自然冷却③,并用玻璃棒摩擦管壁以帮助结晶。最后用玻璃棒取糖脎结晶少许于载玻片上,在低倍(80-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并与图2.6-1中糖脎晶形作比较。
7. 蔗糖的水解与鉴定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蔗糖溶液lmL,在甲试管中加2滴浓盐酸,在乙试管中加2滴蒸馏水,摇匀,两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钟,取出冷却,甲管用1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红色石蕊试纸呈碱性反应。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本尼地试剂,摇匀后,同时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观察并分析所发生的现象。
8. 淀粉与碘作用
取1支试管加入1%淀粉溶液5滴和2mL蒸馏水,然后加1滴1%碘液;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lO分钟,取出试管冷却。观察并分析每步操作中所发生的现象。
9. 淀粉的水解
在试管中加入3mL 1%淀粉溶液,再加0.5mL 1:5硫酸,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取5滴与1mL本尼地试剂作用,在沸水浴中加热3-5分钟,观察现象。
注 释
①苯肼盐酸盐与醋酸经复分解反应生成苯肼醋酸盐,这种弱酸与弱碱形成的盐,在水中容易水解苯肼。
C6H5NHNH2·HCl + CH3COONa
C6H5NHNH2·CH3COOH + NaCl
C6H5NHNH·CH3COOH
C6H5NHNH2 + CH3COOH
苯肼试剂也可用2份苯肼盐酸盐与3份醋酸钠混合研匀供用,临用时取适量与糖溶液混合即可。
②苯肼毒性很大,操作时,应避免触及皮肤,如不慎触及,应先用5%醋酸冲洗,再用肥皂洗涤,为防止苯肼蒸气中毒,要用棉花堵塞管口,以减少苯肼蒸气逸出。
③自然冷却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结晶,便于用显微镜观察。麦芽糖和乳糖更是如此。
四、思考题
(l)为什么所有的糖都与莫利施试剂作用而显色?
(2)是否所有的糖都能还原本尼地试剂?为什么?
(3)为什么葡萄糖和果糖的糖脎、晶形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