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主要性质;
2、试验并比较碱土金属 、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3、练习焰色反应并熟悉使用金属钠、钾的安全措施。
二、实验内容
(一)、钠、钾、镁、铝的性质
1 钠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
2Na +O2==Na2O2(淡黄色)
Na2O2+H2O(冷)==2NaOH+H2O2
5H2O2+2MnO4-+6H+ ====2Mn2++5O2+8H2O
说明:取出Na 后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否则煤油的燃烧会影响产物Na2O2颜色的观察。用H2SO4酸化时量应大一些,先中和NaOH后作酸性介质。加入KMnO4适量,以免颜色的观察。
2 金属钠、钾、镁、铝与水的作用;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Mg+2H2O===Mg(OH)2+H2
Al(Al2O3)+H2O
说明:Na 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Na熔化成小球;钾与水产生的H2能燃烧,引起K的燃烧,有紫红色火焰,钾取绿豆大小,稍大时反应发生爆炸,应立即用倒置漏斗覆盖在烧杯口。由于铝的表面有致密的Al2O3保护一般情况下铝不与水作用。 [Al2O3+6H+==2Al3++3H2O]
2A了+3HgCl2==3Hg+2AlCl3
Hg+Al==Al-Hg
4Al-Hg+3H2O==2Al2O3+(Hg) 大量白色铝毛,放出大量的热。
Al--Hg+3H2O==Al(OH)3+3/2H2+Hg
生成的铝汞齐阻止了致密Al2O3的生成,让铝暴露出来,显示出它的活泼性。
(二)、 镁、钙、钡、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1 氢氧化物的生成及两性试验
名称 |
Mg(OH)2 |
Ca(OH)2 |
Ba(OH)2 |
Al(OH)3 |
Sn(OH)2 |
Pb(OH)2 |
Sb(OH)3 |
Bi(OH)3 |
|
颜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
溶解度 |
5×10-4 |
1.8*10-2 |
2.0*10-1 |
|
|
|
|
|
|
碱性 |
中强碱 |
强碱 |
强碱 |
两性 |
两性 |
两性 |
两性偏碱性 |
弱碱性 |
|
6MNaOH |
不溶 |
不溶 |
不溶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不溶 |
|
6MHCl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加热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2 、 Mg2++2NH3.H2O==Mg(OH)2+2NH4+ Ksp== 5.6*10-12(25℃)
Al3++3NH3.H2O==Al(OH)3+3NH4+ Ksp==1.9*10-33(18---20℃)
加入饱和NH4Cl后,Mg(OH)2溶解,而Al(OH)3不溶,为同离子效应。
(三) 、ⅠA、ⅡA元素的焰色反应:
(四) 、锡、铅、锑和铋的难溶盐
1 、 硫化物
(1)SnS和SnS2 的生成和性质
名称 |
SnS |
SnS2 |
颜色 |
棕色固体 |
黄色固体 |
酸碱性 |
显碱性 |
显酸性 |
HCl |
溶解 |
不溶 |
(NH4)2S |
不溶 |
溶解 |
(NH4)2S |
溶解 |
不溶 |
.对于SnS显碱性,不溶于碱性试剂Na2S中,但可溶于氧化性试剂(NH4)2Sx中;SnS溶于中等浓度的HCl 中。
SnS+S22-==SnS32- 硫代锡酸盐(Ⅳ)
SnS32-+2H+==SnS2↓+H2S↑
SnS+2HCl==SnCl2+H2S↑
对于SnS2显酸性,能溶于碱性试剂中.
MS2 + Na2S==Na2[MS3] M=Ge(Ⅳ),Sn(Ⅳ)
SnS2+(NH4)2S==(NH4)2[SnS3]
(2) 铅、锑和铋的硫化物
物质 |
PbS |
Sb2S3 |
Bi2S3 |
颜色 |
黑色 |
橙色 |
棕色 |
酸碱性 |
|
两性偏碱性 |
碱性 |
NaOH |
不溶 |
溶解 |
不溶 |
(NH4)2S |
不溶llllllll黑色 不溶 |
溶解 |
不溶 |
(NH4)2Sx |
不溶 |
溶解 |
不溶 |
浓HNO3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浓HCl |
溶解 |
溶解 |
溶解 |
Sb2S3+6 OH-==SbO33-+SbS33-+3H2O
Sb2S3+6H++12Cl-==2[SbCl6]3-+3H2S↑
Sb2S3+3S2-==2SbS32-
Sb2S3+S22-==2SbS43-+S
锑的硫化物与NaOH、Na2S[(NH4)2S]及多硫化物的反应中均有SbS3-或SbS43-离子生成。这些离子仅能在碱性及中性介质中存在,遇酸则生成硫代锑酸H3SbS4和硫代亚锑酸H3SnS3,它们很不稳定,随之分解:
2SbS43-+6H+==Sn2S5↓+3H2S↑
2SbS33-+6H+==Sb2S3↓+3H2S↑
对Bi2S3: Bi2S3+6H+==2Bi3++3H2S↑
Bi(Ⅲ)稳定,不能被多硫化物氧化。
结论: S2-与Sb(Ⅲ)、Bi(Ⅲ)、Sb(Ⅴ)间的作用力很强。因此化合物的共价性很强,在水中溶解度很小[Ksp(Sb2S3)=2.0*10-93, Ksp(Bi2S3)=1.0*10-97],且都有颜色。
硫化物从锑到铋碱性递增,酸性递减。同一元素+Ⅴ氧化态硫化物的酸性比+Ⅲ的强。
说明: 上述实验用TAA代替饱和H2S,因此必须加热促进水解。硫化物刚生成时。结构处于亚稳定状态,颜色有可能不同于理论描述,经加热后,由亚稳定趋于稳定,颜色会有所变化。
如 Sb3++H2S→Sb2S3 白色↓,放置一会变为黄色↓。经加热后变为橙红色↓。
一个学生:Pb2++TAA→PbS↓黑色+NaOH →黑色↓。
试管内壁有银镜状物质,闪闪发光。我认为仍是PbS,排列更紧密,对光有反射。
由于SnCl2、SbCl3等有强烈水解倾向,加入刚洗过的试管,就有白色↓生成: SbCl3+H2O==SbOCl↓+2HCl↑+H2O
2 铅的难溶盐
(1) PbCl2: 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的白色固体.再冷却后为白色针状晶体(有的长达5mm),闪光。它能溶于浓盐酸中:
PbCl2+2HCl===H2[PbCl4]
(2) PbI2 Ksp =9.8*10-9(25℃)
Pb2++2I-===PbI2 金黄色的晶体,闪光 ,PbI2 难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也能溶于KI中:
PbI2+2KI===K2[PbI4]
(3) PbCrO4
Pb2++CrO42- ===PbCrO4 亮黄色晶体,它易溶于碱金属氢氧化物中,但不溶与氨水。
PbCrO4+4OH-===[Pb(OH)4]2-+CrO42-
PbCrO4+HNO3===Pb(NO3)2+H2CrO4
2CrO42-+2H+≒Cr2O72-+H2O 橙红色
(4) PbSO4 Ksp=2.53*10-8
(25℃)
PbSO4+2NaAc≒Pb(Ac)2+NaSO4
教学建议: 对于铝汞齐的生成及铅、锑等硫化物部分删掉,不做要求。